资 讯
1.最高检发布:
《未成年人检察作业白皮书(2022)》
据《工人日报》音讯,近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作业白皮书(2022)》。
白皮书显现,损害未成年人违法案子总量有所下降,但性侵案子仍呈上升趋势。安排未成年人进行违背治安管理活动违法数量上升,损害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违法有所上升。全国共建成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问询救助办案区2053个。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多元归纳救助,2022年共救助未成年人1.7万人,发放救助金2.2亿元。
2.为涨粉直播约架?5名主播被拘!
据《法治日报》报导,近来,安徽宿松县5名网络主播为完成快速涨粉、招引重视的意图,经过线上直播约架,线下聚众滋事的方法,成心制作热点话题,引发网民围观,形成极端恶劣的社会影响,严峻打乱了网络次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分。
来历:法治日报
事发前,肖某钟因与张某兵发生言语抵触,两边在互联网上经过网络短视频彼此叫骂进犯,并约好于5月30日晚在约好地址“约架”处理。公安机关把握该状况后,当即指令辖区孚玉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依法将5名涉事人员带走查询。现在,涉事5人均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依法处分。
警方提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查办运用网络歹意炒作和发布不妥言辞等打乱社会次序的违法行为。
3.这么多“偷小孩儿的”?6名诽谤者被查办
近来,“西藏网警”在作业中发现,有区内网民在网络渠道发布一则音讯:
传闻那曲有拐卖儿童的人,5月8日在地热邻近亲戚家的小孩被人拐卖,这个小孩被人撒了不明物,身上留有黑色印记,幸亏过路人发现此问题并把小孩安全交给家人,各位家长在孩子放学的时分必定要注意维护。
当地公安部门核对承认,近期未接到拐卖儿童类警情,网传信息系流言。发布流言信息的白某交待,“亲戚家的小孩被人拐卖”是听人说的。持续清查发现,那个当事的“小孩”仅仅为了吓唬妈妈,说自己“差点被人拐走”,其实底子不存在这件事。鉴于行为人仅仅转述言辞时添枝加叶,片面上不是成心诽谤,民警依法对白某进行了批判教育,责令相关人员在网上弄清此事。
4.渠道新规:制止“卖惨”式“公益”
据极目新闻报导,针对有账号企图以“助农”“助困”“助残”“助老”为由假造不实场景、施行虚伪公益等行为,近来,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了关于抖音公益内容管理的最新标准。
新规要求“账号如在渠道建议慈悲募捐,主体需持有相关资质并依照规则认证”“无资质的账号不得以任何方法在渠道建议慈悲募捐,包括但不限于运用电商出售等方法变相募捐”。别的,新规清晰要求“公益类账号,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出售等盈利性行为”。
5.落马官员要挟媒体删悔过视频
当地纪委回应
据红星新闻报导,近来,某媒体收到了一条“奇特来电”,一位自称“姜某凡”的人以侵略肖像权为由,要求该媒体删去一条反腐警示的视频报导,并表明假如不删去,就会托付律师将该媒体诉至法院。
经比对承认,这名在电话中自称“姜某凡”的人,是某落马国企高管。他要求删去的视频,是三年前发布的《警钟60秒|他们就不怕我不收第2次》,姜某凡在该视频中出镜悔过。这段悔过视频来历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网站,当地纪委作业人员告知记者:“这段视频开始拍照的意图是为了进行警示教育,这也是各地纪委的惯例做法,并没有违背规则。”
据报导,姜某凡在致电媒体时表明自己现已“出来了”。姜某凡是否被提早开释?承受采访的纪委作业人员表明,“姜某凡现在正处于假释阶段”。有法令界人士着重,法令层面上,贪官无权以侵略肖像权为名要求媒体删去其悔过视频。到发稿时,仍能在相关媒体看到姜某凡的悔过视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等也保留了该视频。
6.“飙车炸街”专项整治敞开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音讯,夏日“飙车炸街”高发,公安部近来布置全国公安机关展开冲击整治“飙车炸街”违法违法专项举动,持续坚持严管高压态势,实在维护路途交通次序和公共安全。
公安机关提示,路途不是赛车场,“飙车炸街”之风不行长,请广大群众自觉抵抗“飙车炸街”行为,活跃供给违法违法头绪,一同维护杰出次序。
7. 男人打印店打印身份证,
怕信息走漏竟重装系统
据山东商报报导,近来,山东青岛一男人去打印店打印身份证,店员让他自主操作。男人因忧虑身份信息走漏,打印完后悄然重装了电脑系统。店员发现后傻眼:“电脑里啥都没有了,还装了一堆杂乱无章的软件,整个无语。”
说 案
1.职工离任,作业微信账号该归谁?
据《人民法院报》报导,近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同离任职工与公司“抢夺”微信账号引发的纠纷案。
【案情回忆】
2017年,刘某入职某公司担任出售部营业员。该公司运用在职职工袁某挂号的手机号码注册结案涉微信账号,交由刘某运用并进行了实名认证,昵称为“广州某公司-刘某”。2021年5月,刘某私自将案涉微信账号更名为“tt001xy”,并改变微信昵称为“刘某”。
公司发现刘某私自改变微信账号以及昵称后,要求其停止运用案涉微信账号,免除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并合作公司将该微信账号从头绑定于指定的手机号码。刘某予以回绝。广州某公司遂向其宣布免除劳作合同告诉书,以为刘某严峻违背公司规章制度,告诉与其免除劳作合同联系,并要求其返还作业手机电话卡以及作业微信账号。
【审理进程】
公司以为刘某侵略其对案涉微信账号享有的运用权益,遂申述恳求法院判令刘某返还微信账号“tt001xy”,当即停止运用该微信账号,免除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并合作从头绑定到指定的手机号。
刘某辩称,该微信账号是其入职后由公司交给其运用,其进行了实名认证并绑定了银行卡且添加了亲戚朋友,包括隐私信息;微信中的客户信息亦是其尽力所得,公司并未签署协议清晰约好该微信账号归公司一切、离任后需求归还等,所以公司建议返还缺少现实和法令依据。
法院审理后以为,该公司是否享有案涉微信账号的产业性权益,应从微信账号的发生、注册意图、功用用处以及运用客观状况进行归纳判别。案涉微信账号注册意图主要为作业。刘某已和公司免除劳作联系,其持续运用案涉微信账号已不具有正当性。刘某超出作业范围运用微信账号的行为无法令和合同依据,片面上存在差错。假如答应案涉微信账号持续由刘某运用,可能会导致原信任该微信账号的客户或潜在客户丢失,损害某公司对该微信账号所享有的产业性权益。
【审判成果】
法院以为刘某的行为损害了广州某公司就案涉微信账号所享有的产业权益,终究判定刘某当即停止运用并返还案涉微信账号,免除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并合作公司换绑至指定的手机号。
2. 建群收未成年人“小弟”,索要“维护费”
法院判了
近来,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发布了六起未成年人权益司法维护典型事例,其间一同事例触及向未成年人收取“维护费”。
【案情回忆】
被告人小奇在手机中树立谈天群,在群中结交很多未成年学生,并在群中发布信息,广收“弟弟”“妹妹”,被小奇认可的“小弟”能够向在校生收取“维护费”,并定时向小奇上交必定数额的“维护费”。2018年至2019年5月间,被告人小奇先后独自或纠合被告人小恒、小博、小雨、小洋等人以收取维护费的名义并采纳言语要挟、殴伤等手法,向42名初中学生索要人民币3575元。
【审判成果】
被告人小奇运用网络渠道接收“弟弟”“妹妹”,以未成年人为违法目标,在校园及校园周边地区选用言语要挟、殴伤等手法,屡次强拿硬要未成年在校生资产,严峻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给校园周边地区带来不稳定要素,形成恶劣社会影响,被告人小奇、小恒、小博、小雨、小洋的行为均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据各自的违法现实、违法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损害程度等状况别离被判处刑罚。
本期修改:陈丹丹